原创‖君宪与共和之殇:100年前的两碗夹生饭
喜欢就点击“思想酷”,打开置顶公众号功能
带您领略浩瀚无边的思想世界
100年前的今天,史上最具闹剧感的事件“张勋复辟”发生,此事尽人皆知。张勋复辟为何仅仅12天就失败?教科书早对此盖棺论定:因为民主共和思想已经深入人心。这话看着似乎符合所谓“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但若进一步追问:为何民主共和思想也没有借此获得真正的胜利呢?您对此怎么看?今天特推荐一篇思想酷特约作者哲空空老师的原创首发文章供您参考(1769字,阅读约需5分钟)。对此话题感兴趣的朋友,文末还为您推荐了著名学者张鸣的作品《共和中的帝制》,一起来了解政治的琐碎和微妙。交流、转载、投稿及合作,请联系微信caiyunpeng789或18910623426,为了我们走得更远,请尽快关注这两个号码!探讨更多真问题,欢迎您在孔夫子网搜索“千字文华签名书店”。想每天读到同类好文,请关注思想酷。
君宪与共和之殇:
100年前的两碗夹生饭
思想酷丨原创·首发
张勋(1854-1923),近代北洋军阀势力之一
清末民初,旧制度瓦解,新思想蜂起。君宪与共和作为两大主流思潮,虽交锋激烈,但究其根本都是为救国强国,同归而殊途。
彼时,君宪、共和两大阵营人才辈出,文武兼备,称得上兵强马壮,最后却双双夭折,尽显历史之吊诡。原因何在?盖因孙中山、黄兴、康有为、梁启超等少数领袖人物,各个头脑清明,挟泰山以超北海,四万万大众却饔飧不饱、昏暗蒙昧,无论君宪还是共和,皆无福消受。用现在流行话说,就是尚未形成一个开化、殷实并占多数人口的中产阶层。君不见1640年英国革命前夕,公众资产积累迅速,众议院的财富是贵族议院的两倍,这才为革命成功打下根基。因此,近代君宪共和之殇,看似是偶然的时运不济,实则历史之必然。
笔者这个观点,可从张勋复辟事件中略窥一二。
辛亥革命后,复辟帝制的始作俑者是袁世凯。如果说袁世凯以“洪宪”为年号的复辟,尚有几分君主立宪的影子,张勋这位“辫帅”的复辟则完全是一场开历史倒车的闹剧。喜读《三国》的老张,大抵是旧式人物,玩的是忠君爱国那一套,不知现代政治为何物,所以一入主北京就解散国会,俨然众矢之的,结果被段祺瑞拿来当枪使,成为他“再造共和”的垫脚石。
看到这里,也许有读者要问,若张勋不解散国会,按英、日君主立宪的套路,组内阁,建政党,再将清帝溥仪摆到台面上,做个虚君傀儡,是否行得通呢?
答案很简单,行不通。
晚清预备立宪活动存照
满清政府统治下,民穷财尽,国将不国,孙中山“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深入人心。称帝立宪,袁世凯尚且失败,何况没有丝毫功勋可夸耀的满人溥仪。
再者,当时列强环伺,要抵御外辱,不得不用民族主义这剂虎狼之药,若仍由满人做皇帝,不论专制还是立宪,民族主义都无从发挥作用。
日本行君宪,是因为有万世一系的天皇。但对中国尤其是民国之后的中国,根本没有适合的“君”。正如梁启超所说,帝位如同墙上泥塑木偶的菩萨,一旦被人扔进猪圈,就是洗干净再重新供奉,也早失去了其神圣性。
很明显,君主立宪虽好,奈何斯时斯地,此路不通。那么,民主共和呢?
别急,让我们仍将目光落在张勋身上。张勋复辟后,通电全国,将国号从民国六年改为宣统九年。通电中,张勋怒斥民国种种乱象,称“名为民国,而不知有民;称为国民,而不知有国。至今日民穷财尽,而国本亦不免动摇。”
想想民国初年的动荡,张勋这番言辞倒是中肯之论。面对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难题,孙中山交的这份共和答卷,却被一个留着辫子的军人判了不及格。这岂不是太黑色幽默了?
其实,早在辛亥革命尚未成功时,就有很多人表现出对共和之路的担忧,代表人物就是康有为。康有为不赞成革命,力主君宪,一方面是因为皇帝对他有恩,但更主要原因,是他认为共和革命后中国会引发混乱,导致分裂。辛亥之后北洋割据,日寇侵略,国共对峙,外战叠加内战,几十年间,全国上下打得一片狼藉,还真让“康圣人”不幸言中了。
辛亥革命后的军阀混战:第二次直奉战争
导致内战分裂还是其次,共和之难行主要在于彼时民智未开。实行民主共和,国民必得有公民意识。一事当头,或赞成或反对,大家都得有态度,不独为自己,也是为公众为国家,彼此商榷妥协,同舟共济,这样民主共和才有基础。否则,越是民主,越办不成事。
且看张勋复辟后国民的表现:遗老遗少奔走相告,前朝衣冠风行市井,大清龙旗满街满巷,到处是欢腾景象。待到复辟失败流产,共和卷土重来,人们收起龙旗,回归五色,变脸比变天还快。帝制与共和的轮替,并未在他们心中掀起太多涟漪,不过是长个心眼,即便挂上五色旗,龙旗也先收着,以待不时之需。
梁启超起初主张君宪,接着倾向共和,到了晚期,竟认为开明专制才是最适合中国之政体。原因无他,皆因民智未开之故。
同样,孙中山处处碰壁后也回过味来,明白鉴于此境,革命不可一蹴而就,遂提出军政、训政、限政三大阶段。可惜革命尚未成功,先驱已然仙去,孙中山死后,中国局面一度失控,君宪、共和双双流产。
唐德刚认为,一个新的政治社会体制之建立,除旧布新,完成一个适合自己的定型,不断改进实践,非两三百年不为功。三峡过尽,实验告终;国有定型,民有共识,始可重享太平。之前却往往是“新居未建,而故居已拆”,其间社会混乱,矛盾突出,民不聊生,杀人如麻,极其痛苦。
张勋复辟不过是民国风云变幻中的一朵水花,倏忽而逝,但这场闹剧,却给我们带来极深刻启示:君宪与共和的破产,不是偶然,而是那个年代的必然,因时候尚早,因火候未到。
民国六年的那场风云
镜子一般观照着今天:
在制度不健全的条件下
如何推动社会的进步?
张鸣 著
《共和中的帝制》
政治的琐碎和微妙
注:本文为思想酷原创首发文章,个别词语做了技术处理。未经授权,谢绝转载!欢迎朋友们多多分享转发。思想酷目前正公开约稿,并招募优秀内容编辑和作者,欢迎您自荐或荐才,薪酬从优!交流、转载、投稿及合作,请联系微信caiyunpeng789或18910623426,酷哥在这里香茗以候!
思想酷
新锐思想集散地
微信号:sixiangku2016
新浪微博@先知书店
戳